笔者2011年至2015年期间,做了四年多的专职淘宝电商,期间曾经有过一次电商补税的事件。那个时候还很单纯,认为补税就是补税,是国家要规范电商市场了。
5年过去了,这次又来个电商补税,看了看新闻,只覆盖了淘宝和京东的2000家电商。2012年的电商补税是38家,貌似数量翻了很多倍。但是为什么多年过去了,还是只是针对部分商家补税?为什么电商纳税还没有一视同仁普及化?淘宝成立20多年了,20多年的电商行业还算是初生行业吗?
首先从国家层面来聊,这个没有悬念,规范税务制度,对大户进行税务稽查,补税是正常。即便是线下实体,也是抓大放小,没什么花头。
但是到了电商平台的执行层面,这里面的门道就多了。
不谈打击刷单,只要电商全部征税,刷单不打自灭,这是个伪命题。
这挑选出来的2000家需要补税的电商是关键。按照税务稽查的抓大放小的规则,这2000家基本都是大户。关键词:大户。
做大户,成本挺高的,高逼格的店铺装修要成本吧、刷单要成本吧、开直通车要成本吧、搞活动要成本吧。把这些成本算上,还有几个点的利润是个问号!
讲真,大部分电商就是走量,薄利多销。因为大家都偷税漏税,所以赚的就是偷税漏税的钱。大户销售量大,赚的就多点,小户销售量小,赚的就少点。但是补税来了,而且是按照包含了刷单的销售额计税。
如果实打实的按照电商后台的销售额补税,估计这2000家电商这么多年就算不倒贴,也要白忙活了。因为不是普征,补税后,如果你想正规经营,必须提高售价,但是其它没有补税的商家是不用提高售价的呀,这么一来,这2000家电商就被逼到一个非常尴尬或者说鸡肋的境地。做还是不做,是个问题。大概率做也是死,不做也是死。
把这些大户搞死了,电商平台不等于杀鸡取卵吗?如果最后的结果是这个,电商平台怎么会做如此傻逼的事情呢?所以,事情的真相一定不是这样!
那我们换一个对电商平台有利的逻辑来看电商补税现象。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来看,这些大户的所有数据电商平台全部掌握,复制这么一家电商对于电商平台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。
难的是如何撬动有了忠诚度的老客户,那有了补税来帮忙,在电商平台层面形成不对等的竞争关系,加上流量倾斜,电商平台自己投资的电商分分钟脱颖而出。定期的来上一次电商补税事件,国家增加了税收,电商平台定向消灭了自己扶持的电商的竞争对手,这一招借刀杀人、暗度陈仓的计策,高,实在是高!!!
任何有差异的区别对待,都是预留的后门,满满的猫腻的味道。